“我,90后公务员,没有一分钱存款。活得特失败!”
最近我看身边的朋友都换了一拨车,也开始蠢蠢欲动想买个代步车。可是梦想丰满,现实却太骨感,手上的钱连老头乐都买不起。 如果硬要说对家庭的一点微弱贡献,就是今年过年前用年终奖,终于把家里服役了10年的老冰箱换了。
想来惭愧,一个29岁的大男人这么多年就给家里换了个冰箱,我妈还特知足,逢人就嘚瑟。 而且我家条件一般,父母都是普通市民,绝对没有殷实的家底供我挥霍。就连我现在要结婚都不知道除了住父母家,还能住哪里。
我也不想继续这种日子,可是却充满迷茫,请告诉我,未来我该怎么办?
你好:
90后住家男生,没有存款没有未来规划,这现象很普遍。谈不上丢脸,但确实不算好。
首先,为了迫使你改变观念,允许我一语道破你敢这么去做的理由吧:
虽然你已经成年并自力更生,但多年来住在家里、吃父母的、用父母的,这种格局始终让你认为自己还没长大,仍然处在父母的庇护下。
有他们在,你潜意识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去自力更生。你就永远不会长大。
你安于现状,现实却并不会放过你。迟早有一天,你会悔不当初。
我想问你两个问题:
问题一:如果现在你有了心仪的对象,面临结婚生子,必然产生一大笔费用,完全由父母来出,啃老你于心不忍,而自己又囊中羞涩,你怎么办?
问题二:假设(只是假设)你和父母三人中有一人突然病倒,需要短时拿出大量现金用于治疗,你怎么办?把父母的养老钱花光?开口借亲戚朋友的,能保证借得到吗?
到了这种时候,相信我,你看到新换的手机,会厌恶自己怎么会买个只会折价的无用玩意。空空如也的银行卡,也会变成无情的怪兽,嘲笑你一无所有。
当岁月静好,你会觉得储蓄是件可有可无的小事。只有当大事来袭,你才会猛然意识到:
我们社会人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,样样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,没有钱就没有一切。无一例外。
别以为我举的两个例子离你很远。随着你步入中年、父母越来越老,你将不得不挑起更重的担子,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,还要为你未来的小家精打细算。
这一切都需要周密的金钱计划,无疑与你的“月光族”身份背道而驰。
所以,行动起来吧,年轻人。不要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,将“存钱”纳入生活的重要计划。
你的工资虽然不高,但也绝对不低,社会上还有大把收入比你更低的同龄人,工作还未必有你稳定。
你通过有意识地规划,一定能成功攒下第一桶金。
然后,攒钱是有瘾的,一旦你开始,并且看到卡上的余额不断变多,一定会欲罢不能,越存越上瘾。
以下是我亲身实践过的几个攒钱技巧,偷偷传授予你:
第一,工资发下来后,固定分成三份。
第一份,用于固定生活开支。
第二份,雷打不动交给你妈妈作为生活费,她一定会帮你攒下来的,相当于借她的手存钱。
第三份,拨到自己另外的户头上,积攒到一定数额后就买个定期理财产品,现在市面上半年至一年到期的产品,年化一般在4.5%左右。每存下1万元,你就会有450元的利息收入。
定期的好处是不到期取不出来,不会让你轻易惦记。而活期卡上少得可怜的余额,也会时时提醒你手头并不宽裕,让你不自觉地节俭起来。
第二,所有除工资以外的收入,比如年终奖、第13月工资,不要动,全部拿去存着。
买大件的支出须反复评估其必要性,即使被迫支出,也要从未来的日常开支中扣除。
第三,坚定地放弃你的买车计划,如果父母有能力并有意愿帮助你,考虑按揭买套房子吧。
注意:除非事业刚需,否则任何适婚年纪的男性,先买车绝对是错错错。
因为房子是不动产,车子却是消费品。前者升值保值,后者却会让你不断消费,自己却还在贬值。
买房带来的体验,绝对是加速的成长。
一方面,大笔的首付款交出去时你会产生无形压力,既有了盔甲又有了软肋,不敢再回避现实。
另一方面,每个月的房贷是固定支出,也是在逼着你存钱。这钱如果不还房贷,八成也就被你霍霍光了。
第四,远离一切高危P2P产品,远离一切烧钱的网游!
这些都是无底洞,只会让你离积蓄越来越远,越活越焦虑。
第五,节流的同时,更要考虑合法合规地开源。
在不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,如何利用特长,在业余时间获得另一份收入,务必结合自身情况认真思考。
(关于体制内人员如何不违规地开源挣额外收入,赶明儿我会专门写一篇,帮你打开思路)
不要小瞧了存钱的习惯,就算你一年攒个5万块,3年下来也就有15万了,15万能做很多事情,相比一文不名,已经足够让你独立又自豪。
更重要的是,储蓄能够改变你的生活习惯,让你离开住了多年的蜗牛壳舒适区,走到阳光底下来,逐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,撑起自己未来的小家。